您的位置:IT资讯 > 当前

猫抓病的红斑丘疹图片(猫抓病的红斑丘疹用什么药膏)

2022-08-27 来自:未知
阅读:0

病例摘要

患者女性,53岁,因“咳嗽、咳痰10余天”就诊,否认咯血及发热。主要检查结果如下:外院2021年10月7日CT示:颈根部、纵隔及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,考虑恶性病变;右侧约第9-10肋骨骨痂形成同前;颈胸椎、左锁骨肩峰段,右肩胛骨骨质破坏。外院2021年10月8日ECT示:全身弥漫性骨转移。外院2021年10月15日病理(7组淋巴结,针吸活检)示:未见明显肿瘤细胞,特染未见明显阳性菌。 既往史:子宫肌瘤术后3月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18F-FDG PET/CT检查。

PET最大强度投影(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-tion,MIP)图像显示全身多处多发高代谢结节灶(见图)。轴位CT、PET/CT示融合图像显示左侧舌根部、双侧颈部、双侧锁骨区、双侧腋窝、右侧内乳区、双侧肺门、纵隔(3A、4R/L、7区)、双侧胸壁肌间隙、左肘滑车、腹膜后、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多发高代谢结节,较大者约2.6×2.0cm,最大标准摄取值范围SUVmax 3.26-11.38。颏部皮下高代谢结节, SUVmax 6.19。

脊柱多椎体及其附件、舌骨、胸骨、双侧锁骨、双侧肩胛骨、双侧肱骨、双侧肋骨多处、左侧股骨上端、骨盆诸构成骨多发骨质密度混杂不均,边缘模糊,代谢不同程度增高,SUVmax 3.53-5.10(见图)。 PET/CT考虑结核可能性大,转移瘤待排。左侧锁骨区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示: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,内见大量淋巴及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,微脓肿形成,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,可见多核巨细胞;符合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性炎伴化脓性炎,特殊染色未找及阳性菌,请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;建议临床询问患者有无接触宠物史。遂追问病史,患者2020年初兔子咬伤左手食指,至就诊时,皮肤仍有红肿。切片培养:表皮葡萄球菌,藤黄微球菌。综合考虑为猫抓病累及淋巴结、骨、皮肤。目前患者使用克林霉素、多西环素及甲泼尼龙治疗中。

猫抓病的红斑丘疹图片(猫抓病的红斑丘疹用什么药膏)

病理图片

病理诊断:(左颈部肿物)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,内见大量淋巴及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,微脓肿形成,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,可见多核巨细胞;符合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性炎伴化脓性炎,特殊染色未找及阳性菌,请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;建议临床询问患者有无接触宠物史。

PET/CT影像图

猫抓病的红斑丘疹图片(猫抓病的红斑丘疹用什么药膏)

该患者18F-FDG PET/CT检查结果

注:上图显示全身多发高代谢增大淋巴结,骨骼多处及颏下皮肤多发高代谢结节,SUVmax 3.26-11.38。

病例讨论

猫抓病(Cat-scratch disease,CSD )是由汉斯巴尔通体(Bartonella henselae)引起的感染性疾病,主要是经猫、狗等宠物抓咬伤或密切接触后,通过淋巴系统侵袭宿主[1], 其中本例为兔子咬伤;汉斯巴尔通体是一种细小球状、杆状或环状、大小不一的多形性微生物,目前已经被确认的巴尔通体种及亚种多达40余种,其中10余种被认为是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,至少9种有致病性[2-3]。

CSD病程多呈良性和自限性,常见发病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,典型表现为在猫抓或咬伤的部位出现发热、红斑丘疹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,可持续数周后自行消失[4]。 不典型CSD可表现为眼部表现(视网膜视神经炎,帕里诺眼-腺综合征)、乳腺及肝或脾受累、肌肉骨骼症状、皮肤症状等,其中帕里诺眼-淋巴结综合征即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,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;而神经学表现包括脑病、神经根炎和小脑共济失调、横脊髓炎等均较为罕见[5-6],使一些CSD病例的诊断更加困难。

CSD的病理改变随病程的长短而不同,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及淋巴滤泡增生,可见单核细胞样B细胞增生,此时需与淋巴瘤鉴别;中期表现为星芒状、裂隙状肉芽肿,多数肉芽肿中心为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小脓肿,周围有栅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、淋巴细胞、浆细胞等,个别可见到多核巨细胞,此期表现被认为是CSD病理学的特征性表现,需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、淋巴结结核、结节病等其他特异性淋巴结炎相鉴别;后期小脓肿可融合增大破溃或发生纤维化,肉芽肿收缩成不规则形或消失[7]。

因该病少见,对其认识不足,且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又缺乏特异性,易误诊。因此,应提高对该病认识,尤其对儿童和年轻人,PET/CT发现分布较为局限的高代谢淋巴结,有宠物密切接触史或被宠物抓、咬伤史,应考虑猫抓病可能。本病应与淋巴瘤,结核,隐匿性疾病转移瘤等疾病鉴别。

最新上架